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1年, 第34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1-07-20 上一期    下一期
    语言学研究
    Children’s Expression of Voluntary Motion Event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Yinglin Ji, Henriette Hendriks , Maya Hickmann
    2011 (4):  2-20.  DOI:
    摘要 ( 8570 )   收藏
    尽管人类对空间的认知可能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但人类对同一空间事件的表达却因为语言的差异而千差万别。本研究旨在探讨英汉儿童如何表达基于动画的自主性运动事件。我们发现英语及汉语在空间表达上的类型学差异制约着儿童在小句层面上惯于表达的信息成分的类型及数量。汉语儿童在空间表达上的语句比同龄英语儿童的语句具有更高的信息密度,并且差异显著。这主要是因为汉语中的动词复合形式极大地促进了多重语义成分在同一小句中的同时体现。另外,英语儿童在3至5岁之间经历了空间表达方式上的重要发展,而相比之下汉语儿童的空间表达从3岁起就展现出了一些与成人的空间表达极为相似的特征。本研究揭示了语言独特性因素在语言习得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英语实义动词如何融入关系小句——对双重谓语句的认知功能探讨
    任绍曾
    2011 (4):  21-31.  DOI:
    摘要 ( 6232 )   收藏
    本文探讨实义动词如何融入关系小句。首先以认知语法理论为依据,考察双重谓语表达式如何为范畴化结构或核准结构审定而成为复杂程度不等的范畴,又如何通过构件内在结构之间的对应而组合成为复杂而抽象的象征单位。然后从功能出发,考察双重谓语表达式如何通过在不同语类和语域中语言使用的检验而成为约定俗成的语言单位,进入整体抽象式的网络,其中的实义动词也随之融入\[PredAdjSbj be PredAdj\]构式,也就是本文题目中简称的关系小句。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语料库的对比短语学研究
    卫乃兴
    2011 (4):  32-42.  DOI:
    摘要 ( 8812 )   收藏
    对比短语学是刚刚兴起的一个研究方向,方法论建设与技术手段探索尤为迫切和必要。本文讨论对比短语学的一般方法,并尝试建立三个实用研究技术。分别是:(1)从平行语料库显示的复现翻译对等出发,通过考察互译数据并计算相互对应率,确定词语的跨语言对应;(2)以复现搭配翻译对等为研究单位,经由本族语单语语料库数据检索,确定翻译对等与典型搭配间的对应;(3)在扩展意义单位视角下,检查复现翻译对等在可比语料库中的形式、意义和功能特征异同,确定双语对应短语单位。文章还讨论了翻译对等的功用、词汇的意义关系以及双语交际策略等问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语料库语言学在批评话语分析中的作为空间
    唐丽萍
    2011 (4):  43-49.  DOI:
    摘要 ( 5831 )   收藏
    本文从批评话语分析与语料库语言学对话的基础、障碍以及方法三个方面展开讨论,旨在厘清和利用语料库语言学方法在批评话语分析中的作为空间。本文认为,语料库语言学无法在社会文化语境中对话语过程进行解释,无法处理意义潜势,而且尚难以进行高级阶的词汇语法分析。因此,其作为空间主要在于在上下文和互文语境中对语篇成品进行分析,对大量的已经实现了的意义表达方式进行批量处理,以及在低级阶进行词汇语法分析。本文据此提出具体的对话方法,以期借语料库语言学方法加强和丰富批评话语分析的研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隐喻映射问题再考
    王军
    2011 (4):  50-55.  DOI:
    摘要 ( 5560 )   收藏
    映射是隐喻研究中的一个核心术语,但长期以来人们时而把其视作一个从源域到目标域的单向投射过程,时而把其看做是源域和目标域之间的一种静态匹配关系,这使得这一概念的确切含义总是有些模糊不清。我们认为,在隐喻问题上,传统意义上的映射应该进行静态和动态的划分,静态的映射称为“匹配”,动态的映射称为“投射”。隐喻的源域和目标域之间首先体现为一种静态的匹配关系,也就是相似性关系,隐喻过程是通过使用源域中的概念词语把目标域中原本显著程度较低的成分突显出来。投射的过程不仅仅是词语的借用,同时也使目标域的概念得到突显和明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翻译研究
    汉英口译中语言转换的时间起点——串行加工观和并行加工观
    林洁绚,董燕萍
    2011 (4):  56-63.  DOI:
    摘要 ( 5432 )   收藏
    本研究以串行加工观和并行加工观的争议为理论背景,探讨学生译员的口译过程中语言转换的时间进程。实验比较读后复述和读后口译两个条件下的自定步速汉语阅读,结果发现两个条件下的阅读没有区别,即都存在结尾效应,但都没有音译词效应。结论是,汉英不平衡双语者在汉译英交替传译中不存在并行加工,意味着语言转换可能是在源语理解完成以后才开始。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解读同传的服务属性——从Daniel Gile的认知负荷模型谈起
    朱义华,包通法
    2011 (4):  64-71.  DOI:
    摘要 ( 10263 )   收藏
    从口译的服务属性与传播学视角来看,同传首先是一项交际服务,而后才是语言的转换。提供服务的译员在瞬间紧张而有序、“时隐时现”地进行着多重任务,帮助言听双方实现顺畅交流。Daniel Gile提出的认知负荷模型在很大程度上揭示了同传思维的工作模式,解释了译员面对认知负荷所作的处理。但美中不足的是,它似乎过于关注同传的语言输入与输出以及译员的“隐身”角色,而忽略了其交际服务属性与译员的“显形”角色,有损“言者—译者—听者”交际链与言听双方之间的交流效果。因此,有必要从译员的“显形”角色与受众服务意识出发对其进行修订与补充,这将有助译员进一步认识同传的交际服务属性,从而更好地监控语言输出的效果,提高同传服务的质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吉檀迦利》:是创作还是翻译?
    陈历明
    2011 (4):  72-82.  DOI:
    摘要 ( 4089 )   收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会议综述、书评
    连贯是一个语言哲学问题——四十年连贯研究的反思
    杜世洪,卡明斯
    2011 (4):  83-92.  DOI:
    摘要 ( 5707 )   收藏
    如果从Winterowd《连贯的语法》一文算起,那么国内外连贯研究已经有四十年的历史了。四十年来,连贯研究出现了语言形式研究、语用推理研究、功能语法研究和认知心理研究等四类方法。而且,这四类方法有一个共同的预设:连贯是篇章语言学的一个规则性概念。围绕这一预设的连贯研究,尽管成果丰硕,但始终未能解决连贯的理论化问题。究其原因,现有的连贯研究虽然认识到了“有衔接而无连贯”这一“恩克维斯特问题”,但未能清算该问题彰显出的认识论的“范畴错误”。在语言哲学视域下,连贯问题其实是一个语言哲学问题;连贯不是规则性概念而是规范性概念。因此,四十年后的连贯研究应该再进一步:应该开启连贯的语言哲学研究,从而探索乃至解决连贯的理论化问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类型学框架下的语法转喻和语法隐喻研究
    刘桂玲,杨忠
    2011 (4):  93-96.  DOI:
    摘要 ( 3942 )   收藏
    K.U.Panther、L.Thornburg和 A.Barcelona主编的《语法中的转喻和隐喻》乃类型学框架下基于多种语言用例的语法转喻和语法隐喻研究。卷中论文既有理论构建,又有应用和实证研究,为语法隐喻①和语法转喻研究提供了全方位的视角,从构词、时体、指称、述谓结构和语法理据等各个层面,揭示了语法单位分布的转喻和隐喻理据。全书共五个部分,下面对各部分内容做一简要介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