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历史进程中的翻译——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暨第三届《外国语》翻译研究高层论坛
  •       五四运动前后,中国文化界、知识界的有识之士引进新思想和新学说,译介外国文学作品,他们的翻译活动对思想启蒙和新文化运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2019年5月4日,“历史进程中的翻译——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暨第三届《外国语》翻译研究高层论坛”于华东政法大学长宁校区举办。

          本次论坛由上海外国语大学《外国语》编辑部主办,华东政法大学科研处和外语学院承办。10位翻译界的资深专家和新锐应邀在本次论坛发表主旨演讲,他们是浙江大学许钧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谢天振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王克非教授,四川外国语大学廖七一教授,中山大学王东风教授,复旦大学王建开教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蓝红军教授,华东政法大学屈文生教授,上海师范大学宋莉华教授和浙江大学何辉斌教授。华东政法大学副校长张明军教授到会并祝贺本次论坛成功举办。他特别指出,五四运动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本次论坛的举办具有非凡价值和重要意义。《外国语》主编束定芳教授在致辞中指出,五四时期经历了中国翻译活动的一次高潮,研究五四运动与翻译的关系以及翻译如何改变了中国社会和文化的走向,实际上是在更高的层面上研究翻译的本质,研究翻译的文化和社会价值,研究语言、文化交流与人类进步的关系。

          本次论坛的主题包括:翻译与现代性研究,翻译对现代汉语的影响,五四时期的翻译活动,中国近现代史中的翻译问题研究,中国翻译思想的演进,翻译与文化建构。许钧教授特别强调翻译与语言的关系,五四运动是一场语言、文学、文化和思想层面的革命,其中语言是最根本的问题。王克非教授借用鲁迅先生的“注重翻译,以作为镜”为题,通过梳理五四运动前后的重要译介活动,围绕思想、文学、语言三个方面阐述了翻译在五四时期和新文化运动中的重要作用和历史功绩。廖七一教授具体探讨了“《新青年》与现代翻译规范”的问题,《新青年》提倡使用白话文,支持忠实的翻译观,催生了现代翻译规范。王东风教授以西诗汉译中产生的问题为导向,从诗学和谱系学两个方面考察了五四以降中国西诗汉译的百年历史。谢天振教授提出了关于重写翻译史的一些深度思考,提出了翻译史的书写必须要关注跨语言转换,关注跨文化、跨民族/国家的转换,关注跨学科的特点,即引入不同学科视角审视翻译。王建开教授围绕“文学翻译:西方观念影响近现代中国社会的媒介”这一主题展开论述,五四运动带来的外国文学翻译高潮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文学译介推动西方进步观念在思想上影响中国媒介,特别对妇女地位提高起到了积极作用。何辉斌教授总结出20世纪外国文学作品的翻译出版呈齐普夫曲线,是省力原则和费力原则共同推动的结果。蓝红军教授就“五四运动与中国现代性翻译思想的发生”进行全面阐发:五四之后,中国翻译学者开始从民族国家角度思考翻译之用,从现代知识分类角度探索翻译之学,以世界眼光看待翻译与多元文化。宋莉华教授对近代来华传教士的汉译小说进行了资料的发掘和整理,认为传教士的翻译活动推动了中国小说在语言、体例、叙事技巧等多方面的变革。屈文生教授对五四时期的法律外译活动进行了研究,介绍了北洋政府组织的近代中国首次法律外译活动,指出这一活动具有反对侵略司法主权的意义。

          诚如许钧教授在总结陈词中所指出,本次论坛“史”的研究贯穿始终。五四以来,中国经历了百年巨变,这次论坛让大家重回历史现场,思考当下,思考翻译人新的历史使命。

  • 发布日期: 2019-05-06  浏览: 7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