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8年, 第41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18-11-20 上一期   
    纪念《外国语》创刊40周年专栏
    比附“主谓结构”引起的问题
    沈家煊
    2018 (6):  2-15.  DOI:
    摘要 ( 912 )   收藏
    说汉语也有"主谓结构",这只是一种比附的说法,因为汉语并没有界定主谓结构的形式标准,所说的"主谓结构"其实是指逻辑上的命题。比附主谓结构并用它来套汉语现象,结果引起许多问题,特别表现在近年来学界讨论的一些热点问题上,主要有施格型、中动式、事件结构、关系从句、话题凸显等五个。布龙菲尔德指出,"语言学研究的一条基本原则是,我们无权在分析一种语言的时候注入这种语言没有表示的区分",要解决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认真考虑在讲汉语语法的时候如何超越主谓结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言辞翻滚风云 论证显现智慧——从类比隐喻运用审视隐喻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徐盛桓
    2018 (6):  16-25.  DOI:
    摘要 ( 967 )   收藏
    类比隐喻是隐喻运用中有汉语特色的一种隐喻表达样式。类比隐喻是以类比思维为主导以进行类比论证实现的,它以"类"为基础、以"比"为基本形式形成对应的两(多)方、以命题为基本语言载体、以"类对应则理对应"为理论依据,建立直觉思维的类比推理范式,在认识上推测两方背后事理对应,因而可以一方晓喻另一方。研究类比隐喻的价值不完全在于它是有汉语特色的隐喻,从根本来说在于类比隐喻体现了隐喻的普遍性;它的特殊性是隐喻普遍性的载体,使隐喻的实质能多一个渠道感性化、外在化地表现出来。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英汉指称词语的语篇回指功能对比研究
    许余龙
    2018 (6):  26-34.  DOI:
    摘要 ( 439 )   收藏
    本文自建小型英汉可比语料库,采用统一的标准对英汉语篇中的指称词语及其回指实体的可及性进行了界定、分类和量化分析。结果显示,用作语篇回指的英汉指称词语在语篇中的整体分布,符合Ariel的可及性理论预测。与Ariel采用的语篇位置距离分析法相比,本文以回指间隔距离为标准所作的数据统计结果,不仅可以更为直观清楚地显示可及性的高低,而且可以更加彰显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主要差异,即汉语指称词语的平均回指间隔距离较短。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机器翻译与人工智能的平行发展
    冯志伟
    2018 (6):  35-48.  DOI:
    摘要 ( 1170 )   收藏
    本文描述机器翻译与人工智能的发展的平行过程,说明了机器翻译与人工智能的密切关系,特别分析了基于规则的机器翻译、统计机器翻译和神经机器翻译的原理和方法。文章指出,不论是机器翻译还是人工智能都不够成熟,目前都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点赞与期望:贺《外国语》创刊40周年
    陆俭明
    2018 (6):  49-49.  DOI:
    摘要 ( 514 )   收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牢记使命,守正创新
    庄智象
    2018 (6):  56-60.  DOI:
    摘要 ( 466 )   收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改革开放40年与外语教育
    人民军队外语教育发展史研究论纲
    周大军, 梁晓波
    2018 (6):  72-78.  DOI:
    摘要 ( 810 )   收藏
    人民军队外语教育发展史旨在系统记录和研究我军建军以来各个时期所开展的以外国语为主要内容的军事教育实践的历史过程、发展规律及军事贡献。其研究路径是,在现有研究文献基础上寻求突破与创新,采用文献法、历史研究法和历史叙事范式等方法,力求质化研究和量化研究相结合。在内容构架上,把我军外语教育历史的纵向进程划分为起步、初步发展、受挫停滞、稳步上升和跨越式发展等5个阶段,将其横向内容分为教育思想、教育体系、师资队伍、教学方法手段、教材建设、科研学术、历史贡献等7个研究主题。其现实意义在于拓展我国外语教育史研究,推动军队外语教育理论与实践发展,传承我军外语教育优良传统,并为改革建言提供一定史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翻译研究
    基于超大型英汉平行语料库的英语被动结构汉译考察与分析
    王克非, 刘鼎甲
    2018 (6):  79-90.  DOI:
    摘要 ( 728 )   收藏
    "被动"表述是语言中的普遍现象,但英汉语言的被动表达在形式、结构、语义和语用上存在很大差异,给英汉翻译转换带来困难。本文基于超大型英汉平行语料库,考察科技文本中英语被动结构在汉语中的对译形式,尝试从形式、句法、语义和文体四个维度揭示被动结构由英语到汉语的翻译转换中呈现的特征。研究发现,英语被动结构在翻译转换为汉语时仅有10%译为被动结构,其它对译形式包括主动式、受事主语结构、动宾结构、名词化、处置式、兼语式和省略等形式,表现出英语被动结构汉译形式的灵活性和丰富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英汉历时平行语料库的源语透过性研究——以物称代词it为例
    庞双子
    2018 (6):  91-101.  DOI:
    摘要 ( 966 )   收藏
    本文通过英汉历时平行语料库,结合语义透明度和符号简单化原则,对英汉翻译中物称代词it的显化和隐化现象进行形式和语义上的合并考察,分析英语源语对汉语的透过效应。显化在本文中分低、中、高度三类,以界定其变化程度。研究发现:1)英语it在汉语翻译文本中的对应成分总体呈上升趋势,源语的透过效应逐渐增强;2)对汉语翻译文本的历时考察表明,it在译文中显化程度增高,共指歧义降低;隐化现象呈下降趋势;3)在语义层面,翻译文本中的"它"通常与物质类动词连用,其次为精神类、关系类、言语类动词。在物质类和精神类动词的使用上,使用频次逐渐升高,英语it的语义搭配模式对汉语译本的历时变化发生效应。研究进而对文学翻译文本中影响显化现象的变化机制进行了分析。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实证翻译研究的发展及趋势
    黄立波
    2018 (6):  102-112.  DOI:
    摘要 ( 1030 )   收藏
    20世纪80年代,实验心理学方法开始应用于翻译过程研究,开启了实证翻译研究新篇章。9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认知科学和神经科学方法用于翻译过程探索,实证翻译研究得到进一步发展。与此同时,语料库翻译学的兴起使实证翻译研究扩展到翻译产品和功能领域,实证翻译研究方法论初步建立。本文在综述其发展基础上指出,此类研究主要有以下特点:描写的本质、量化的分析及透明的研究方法。近年,实证翻译研究表现出如下趋势:第一,对原有研究领域及课题的重新审视为未来研究提供了多样化思路;第二,研究方法综合程度不断提高,催生出更多新研究领域;第三,不断更新的技术手段促使翻译学从描写和解释开始向预测过渡;第四,多元化数据交叉验证使数据阐释成为关键;第五,不断提高的跨学科性呼唤跨学科团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