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9年, 第42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9-03-20 上一期    下一期
    本期栏目: 语言研究  翻译研究  书评与综述 
    语言研究
    评价理论介入系统中的语法模式研究
    张德禄
    2019 (2):  2-10. 
    摘要 ( 1757 )   收藏
    本文从词汇是最精密的语法的角度探讨评价系统中介入的体现模式。首先从语法的角度探讨了评价系统中介入的体现,重点关注所表现出来的语法模式和特性。同时,研究了词汇和语法模式如何一起体现评价系统中的介入,并且对它们的语法性和词汇性进行分级。接着,探讨了评价系统中介入的不同类型的次范畴在词汇语法中的体现。最后,探讨了语法模式是如何与评价中介入的意义范畴相联系的。研究发现:1)原有的介入系统只从定位的角度确定,不够全面,我们增加了声音系统。2)语法和词汇在体现介入系统时形成一个连续体。3)作者声音是主导声音,其他声音也是作者选择的。4)定位的分级点越接近极点,自言性越强,越来越趋向对话缩约,声音和定位的选项越少。希望本研究能够对认识评价理论中词汇语法和话语意义的关系有一定启示,同时,有益于更容易地识别评价的次范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违实句中的时制、体貌和语气——兼论语言标记系统的形成、类推和强化
    雍茜
    2019 (2):  11-23. 
    摘要 ( 1266 )   收藏
    本文主要研究违实标记的历时形成轨迹。基于由155种语言①组成的大规模语种库的实例研究,我们发现违实标记常常以复杂形式出现。最常用的组合形式就是过去时与完成体的组合。Dahl(1997:97-114)认为这些组合的违实标记都各自有其历史发展轨迹。这些启发了我们对语言中各种常用的堆积违实标记进行历时层级研究,包括过去时,完成(整)/非完成(整)体,非现实语气等。我们认为违实标记的发展延续着统一的循环轨迹:始于过去时,演变成虚过去时,进化成可以出现在未来时制中的成熟的违实标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英汉与格交替现象的多因素研究
    张懂, 许家金
    2019 (2):  24-33. 
    摘要 ( 1615 )   收藏
    与格交替指介词与格构式(如John sent the book to Mary)与双宾构式(如John sent Mary the book)的交替使用,此现象在英汉语中皆有体现。本研究运用多因素分析法,旨在考察影响英汉与格交替使用的显著因素及其影响效应。研究发现:英汉与格交替均受多种因素的共同制约;英语与格交替的制约因素按影响强度大小依次是:受事可及性 > 成分重量 > 与事代词性 > 与事可及性 > 与事具体性 > 受事有定性;汉语与格交替的制约因素依次是:受事有定性 > 受事具体性 > 与事有生性。英汉与格交替的共性与差异表现为:受事为有定成分时,英汉语均倾向使用介词与格构式;二者在可及性与成分重量方面具有显著差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被X”雪克隆的言知分化与构式压制
    王雅刚
    2019 (2):  34-44. 
    摘要 ( 1259 )   收藏
    语料库调查表明汉语新被字式含消极语义韵的观点证据不足。新被字式主要用于表示言域否定与知域反讽。"被X"构语的产出与解读不完全依靠与常规被字句的实时类比,[被X]的形义特性来自于原初构语对该雪克隆构式的构式压制。新被字式的构式化可细分为两阶段,分别生成[被X]-违实与[被X]-违愿,两者与常规被字句构成连续统。对新被字式语义分化的详细讨论显示词汇压制说在理论解释上多有不便,不足以动摇构式压制说,构式"压倒原则"应予维护。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外期刊实证类论文英文摘要语阶推销功能导向研究
    赵永青, 徐建伟, 邓耀臣, 薛舒云
    2019 (2):  45-53. 
    摘要 ( 1192 )   收藏
    现有对学术论文摘要体裁结构的研究往往着眼于语步,很少考察语阶的功能和体裁特征。本研究结合体裁分析和语料库方法,对比中外期刊实证类论文英文摘要1251篇,观察摘要"研究背景"和"结果讨论"语步上语阶的信息推销功能导向。研究发现:在"研究背景"语步上,国际期刊作者善于使用双功能导向语阶来凸显选题的创新性,而中国期刊作者普遍使用"创建中心议题"这一单功能导向;在"结果讨论"语步上,与中国期刊作者不同的是,国际期刊作者更偏好使用"对话"性功能导向。这些差异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外期刊作者学术成果推销意图的不同。这一发现希望能引起中国学者对学术成果国际传播惯例的重视。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模因三论与文化进化研究
    冯建明, 莫爱屏
    2019 (2):  54-61. 
    摘要 ( 1078 )   收藏
    模因论从自然科学的视角研究文化传播与进化规律,但一直被批评存在概念不清、论述模糊以及缺乏实证研究等诸多短板。本文基于对本体论、认识论和价值论的思考,探讨了模因概念、传播动力、传播条件、传播形态、传播结果及其对文化动因、文化传播和文化定型等方面的解释力。作为文化进化的遗传密码,模因依赖人脑而生存,是一种强势的、具有社会扩张性的认知图式。受人类"利己性"源动力的驱使,模因传播是主体意向性的选择过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模因、宿主和环境之间的契合性与适配度。传播过程中尽管会发生变异,但相似性总是远大于变异性。成功模因最终演变为社会表征和规范,文化定型实质上是模因进化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翻译研究
    中国传统译论文献:主题与分类考察
    朱志瑜, 张旭, 黄立波
    2019 (2):  62-74. 
    摘要 ( 1160 )   收藏
    本研究通过采集1950年以前中国传统译论的一手文献资料,仅收录讨论翻译理论或翻译方法的中文文献,筛选获得相关文献900余篇。对这些文献材料按照主题分类后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较为清晰地呈现了中国传统翻译思想的总体发展脉络。纵观中国传统译论主题的演变可发现:1)社会变迁作为译论主题演变的一个诱因,促成了翻译活动所履行社会功能的变化,进而影响人们对翻译的认识;2)中国传统译论体现出鲜明的实用性,注重可操作性,相对而言,抽象化、理论化程度较低;3)中国传统译论主题的演变充分体现了同一社会文化中,不同历史时期翻译规范之间的发展变化,以及同一历史时期不同规范之间的竞争。总之,中国传统译论的演变有其内在社会动因,贯穿始终的是一条"以实用为标准,以解决具体问题为目标"的主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多模态输入对同传认知加工路径影响的库助认知研究
    郎玥, 侯林平, 何元建
    2019 (2):  75-86. 
    摘要 ( 1219 )   收藏
    多模态输入对同传认知加工路径的影响是口译研究的重要课题。本研究以专业口译员"文化特色用语"的翻译策略为窗口,采用语料库辅助的认知研究方法,探究图片幻灯片辅助(PA)、文字幻灯片辅助(SA)和无幻灯片(NA)三种输入模态对同传认知加工路径的影响。研究发现:(1)输入模态对专有名称加工路径的影响较大,各路径间差异显著,其中"记忆配对"加工路径呈现出"SA > PA > NA"模式;(2)输入模态对非专有名称加工路径的影响较小,各路径间无显著差异。这表明源语中文化特色用语的种类会影响译员认知加工过程。同时,本研究指出视觉辅助信息与听觉信息一致程度越高,越有助于同传过程,这为口译教学与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数据时代的“大翻译”——中国文化经典译介与传播的若干问题思考
    龙晓翔
    2019 (2):  87-92,99. 
    摘要 ( 1487 )   收藏
    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战略实施过程中,中华文化经典的对外译介与传播具有特殊的重要性。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和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文化经典的译介与传播也迎来了新的机遇。本文认为,可以大数据技术为导向,建立目标读者的需求分析机制及评价机制。而如谷歌翻译这样的大数据平台,也能为整合翻译资源、节省翻译成本创造条件。最后,从单纯的"语际翻译"转向多模态的"符际翻译",并建构多元化的传播模式,也有利于国外受众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和爱上中国文化,从而提高中国文化的软实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内外戏剧翻译研究现状与趋势述评——兼论戏剧翻译研究在中国的发展前景
    杨祎辰
    2019 (2):  93-99. 
    摘要 ( 2435 )   收藏
    本文梳理并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戏剧翻译研究的现状与趋势,重点关注2000年左右在西方戏剧翻译研究界发生的"实践者转向"的贡献与其未解决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的戏剧翻译研究若要取得突破,需做到:在整体上提高对戏剧翻译研究的关注度;在借鉴西方多元化研究对象和视角设置的基础上,加强全局性纲领统领下的以本国翻译剧上演过程为对象的描述性研究;重视研究的实证性;重视历史研究;在选择个案时,向经典剧目和重大演出事件倾斜;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以上做法,可以在完善和丰富中国戏剧翻译史描述的同时,弥补西方现有研究结论和视野的缺憾,推动戏剧翻译研究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书评与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