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6年, 第39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6-03-20 上一期    下一期
    本期栏目: 语言研究  翻译研究  会议综述 
    语言研究
    对构式理论的三点思考
    陆俭明
    2016 (2):  2-10.  DOI:
    摘要 ( 1416 )   PDF(pc)(1KB) ( 946 )   收藏
    本文分四部分:第一部分从事实与理论两方面说明构式理论有用但不能包打天下。第二部分从外在语言和内在语言两方面说明构式的产生。从外在语言方面来看,语言的变异是常态,语言变异被频繁使用并泛化,就会逐渐固化为新的语法构式。从内在语言方面来看,"构式源于认知",这可以从两方面来加以假设说明——"由内到外运作"的假设和"由外到内运作"的假设。第三部分以实例说明构式理论需与语块理论相结合才能发挥更好的作用。第四部分提出一个可以进一步探究的问题:构式与语言信息结构该是什么关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试论语境条件下限定词的必要性——再谈主语关系从句的加工优势
    吴芙芸, 盛亚南
    2016 (2):  11-20.  DOI:
    摘要 ( 1565 )   PDF(pc)(1KB) ( 897 )   收藏
    在汉语主、宾语关系从句加工优势这一问题上,(受频率驱动)基于经验的理论与基于记忆的理论做出不同的预测,但是实证研究的结果不一。本文指出,已有大多数研究中,从句内的两个名词短语均采用了光杆形式,而这违反了关系从句的使用前提,即从一个集合中选取某个特定的、独特的个体。汉语中由远指词"那"构成的限定词,与英语的定冠词最为接近,可满足使用关系从句的功能、语用前提,特别是在有语境的情况下。本文在Gibson and Wu(2013)的基础上,增加限定词这一变量,并完善其实验刺激中存在的两大缺陷。自控步反应时的结果显示,在关键区即中心名词的位置以及其后的区域,均发现主语关系从句的加工优势。该结果与基于记忆的理论预测不符。相反,本研究支持基于经验的理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时间词标志的编码共性
    李静波, 金立鑫
    2016 (2):  21-29.  DOI:
    摘要 ( 1338 )   PDF(pc)(1KB) ( 513 )   收藏
    在同步时间关系中,人类语言对时间词的编码存在以下共性:(1)相对时间词的标志通常编码为零形式。(2)绝对时间词共用标志时遵循语义地图邻接性要求。"年"和"月"的时间标志倾向于编码为同一标志。(3)"年"的时间标志为零形式连续蕴含"月"的时间标志、"日"的时间标志为零形式。零形式标志以相对时间词为核心向绝对时间词扩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弗斯语料库语言学”考辩
    李文中
    2016 (2):  30-38.  DOI:
    摘要 ( 1918 )   PDF(pc)(1KB) ( 529 )   收藏
    Sinclair作为一位卓越的语料库语言学家,其生前身后毁誉交加。本文针对McEnery & Hardie新版语料库语言学教材中对Sinclair的批评进行辩难。本文认为,强加给Sinclair "新弗斯语料库语言学"标签是错误的,教材中对Sinclair的意义单位思想与语料库驱动思想存在误读。本文旨在通过文献考证与讨论,澄清语料库驱动研究的基本思想和观点。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认知神经语言学方法论模型的建构
    周频
    2016 (2):  39-47.  DOI:
    摘要 ( 1925 )   PDF(pc)(1KB) ( 791 )   收藏
    本文拟构造认知神经语言学方法论模型。基于对西方现代语言科学史的梳理指出,语言学理论的发展随心智研究的深入而演进。其次,综述了对心智的认知研究从哲学到认知心理学,再到认知神经科学的发展脉络,提出今后应以心脑关系一元论为哲学假定,认知神经科学为科学基础建构语言学理论。最后,提出了建构认知神经语言学方法论模型的步骤:将"构造假说"和"验证假说"两大环节分为上下互动的五个层次——哲学层、语言现象层到行为层、心理层和神经层。自上而下,证据的效度逐渐递增。由此形成系统融贯的方法论模型,以及对理论解释力进行评价的体系和证据效度的评估体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跨文化语用学研究范式之检讨及变革刍议
    朱武汉
    2016 (2):  48-59.  DOI:
    摘要 ( 1422 )   PDF(pc)(1KB) ( 525 )   收藏
    本文在科学范式的概念基础上,主要回顾并检讨国内跨文化语用学研究的历史、研究计划、研究目标、所基于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等,对照跨文化交际最新的理论成果,指出现存跨文化语用学研究目标不够清晰及理论运用不够全面等问题,并尝试在关系管理和关系操作理论整合观照下,结合对话及独白式的语料,探索跨文化语用学研究范式变革完善的可能性及变革后研究框架的广泛应用性,希望为跨文化语用学研究带来一些有益的启示,并扩大和加深跨文化语用学的研究范围及深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迪肯语言进化观述评
    楚行军
    2016 (2):  60-69.  DOI:
    摘要 ( 1496 )   PDF(pc)(1KB) ( 331 )   收藏
    迪肯的语言进化理论在当代进化语言学界有较大代表性,其主要观点可概括为:(1)语言是一个复杂的突现系统,语言学习依赖一种倾向性学习能力,语法结构的共性来自各种约束条件的共同作用,皆非简单的先天、后天可以单独解释;(2)先天语法不具备可进化性,象征性符号使用能力等皆为人脑对语言产生的适应,鲍德温效应、基因同化和"懒惰基因"效应对解释语言和大脑的共同进化具有重要的意义;(3)语言能力的选择优势在于解决人类社会化生存的压力,使原始人更好交流信息,构建出有利于其生存的社会生态小生境。这种理论虽然能够较好地与当代进化生物学和进化神经科学层面的最新研究成果相衔接,但在解释语言如何习得和语言结构共性如何产生层面仍有很多深层次问题需要解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翻译研究
    异的考验——关于翻译伦理的对谈
    刘云虹, 许钧
    2016 (2):  70-77.  DOI:
    摘要 ( 1536 )   PDF(pc)(1KB) ( 745 )   收藏
    不同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差异性构成了翻译的必要性,而翻译的根本目标就在于打破文化隔阂、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相互了解与融合。从这个意义来看,翻译活动中涉及的许多重要问题,就本质而言,是伦理层面的,即如何认识和对待自我与他者的关系问题。本文提出,无论从翻译的沟通与交流的根本属性来看,还是就翻译维护文化多样性的历史使命而言,尊重他者、尊重差异正是实现翻译伦理目标的基础与核心。同时,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时代背景下,中国文学的对外译介承载着中国文化对外传播与交流的战略意义,在目前"忠实"概念不断遭到质疑和解构的现状下,对忠实原则的坚守、对异质性的保留与传达,既是翻译伦理的要求,也是思想与文化得以继承和传播的必要条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翻译伦理模式研究中的操控论与投降论
    申连云
    2016 (2):  78-88.  DOI:
    摘要 ( 1599 )   PDF(pc)(1KB) ( 504 )   收藏
    自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有关"怎么译"的翻译伦理模式的构建众声喧哗,异彩纷呈,其中有两个声音是清晰可辨的,那就是主张从目的语语境出发,用自我的意图、目的、用途、计划或期待等对原文进行改写和取舍的操控论和主张放弃自我走向他人、让原文原原本本呈现的投降论。在这两种论调中,前者是倡导以自我为中心、以自我为尺度的利己主义,后者则是一种放弃当前目的、关怀原文本真状态和原文自身价值的利他主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亚瑟·韦利《论语》英译“偏离”的认知解释
    刘正光, 陈弋, 徐皓琪
    2016 (2):  89-96.  DOI:
    摘要 ( 1454 )   PDF(pc)(1KB) ( 773 )   收藏
    国内学者对韦利《论语》英译研究虽然成果斐然,却大多集中于对其翻译风格和翻译水平进行评析,或从文化层面解释大的认知背景对韦利翻译的影响,甚少有学者论及韦利翻译过程中出现各种偏离现象的根本认知动因。本文借助认知语言学识解的相关原则,以韦利《论语》英译过程中出现各种偏离现象为切入点,从辖域、视角和突显的维度考察了译者主体性对原语文本的理解和译文输出的影响,解释了各种偏离产生的深层认知原因。研究表明,认知语言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翻译理论的建设与实践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口译博士论文研究的现状、问题与思考(1997-2014)——以研究主题与方法分析为中心
    穆雷, 王巍巍, 许艺
    2016 (2):  97-109.  DOI:
    摘要 ( 1505 )   PDF(pc)(1KB) ( 468 )   收藏
    博士论文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本学科的发展方向和方法创新。本文选取1997-2014年中国47篇口译博士学位论文作为研究对象元分析,以定量加定性的方法,考察这些论文在研究主题和研究方法两方面体现的特征,发现目前受到较多关注的研究领域为口译过程、口译理论、口译产品和口译教学,主要使用以实验法为主的实证研究方法,趋于综合使用多种研究方法并借鉴跨学科的理论和方法。考察发现,这些论文在研究主题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研究方法方面存在研究方法认识不清、阐述不明、研究设计缺乏科学性和严谨性以及实证研究结果理论探讨不足等问题。基于此,笔者从加强研究方法论素养、完善方法论课程设置和加强学术交流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建议和发展策略。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会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