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0年, 第43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0-05-20 上一期    下一期
    语言研究
    “都”的事件关联性及其语义阐释
    周永, 吴义诚
    2020 (3):  2-13. 
    摘要 ( 1177 )   收藏
    "都"的关联方向与关联对象一直是语言学界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通过"都"的易位分析发现:(1)"都"的关联对象是解释"都"字句的核心所在,而其关联对象往往是相关语句表达的事件;(2)"都"的易位能够凸显其内在的"核心义",即它具有一个表"程度加强"的语义功能,所强化的是某个"事件变量"。在此基础上,本文结合事件语义学理论,提出了"都"的语义解释模型,在这一模型中"都"与事件相关联,而事件结构中的限定部分可以来源于句子结构或具体语境,"都"所强化的可以是单事件或多事件的集合。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单调性与“都”的极项允准功能
    陈莉, 潘海华
    2020 (3):  14-24. 
    摘要 ( 1105 )   收藏
    各种类型的"都"字句均能允准极项,已有的研究直接放弃普遍极项理论,将"都"的极项允准功能看成汉语独特的现象,我们不同意前人的观点。本文认为"都"作为全称量词,与其他语言的全称量词一样,能够构造全称量化的语义结构,引出具有向下衍推性质的量化域,"都"和汉语极项的关系可以抽象为逻辑层面的向下衍推性质和极项的允准关系,这一所谓汉语独特的现象就可以被纳入普遍极项理论的解释范围内。由此,"都"的极项允准功能不仅不是汉语对普遍极项理论的挑战,反而是从语言类型学的角度对普遍极项理论的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汉语语法的动态属性——以离合词和伪定语句为例
    庞加光
    2020 (3):  25-34. 
    摘要 ( 1144 )   收藏
    认知语法提出,语言结构的根本属性是动态性,是多个概念成分在不同时间跨度上的提取和激活过程。在动态观照下,汉语离合词和伪定语句等涉及成分组合的棘手问题可以得到自然的解释。离合词合式和离式用法的区别在于,前者涉及基于词窗的提取,而后者打破了原有的词窗组织。定中结构"N1的N2"是两名词的依次提取,伪定语句是通过句法环境来协调它们之间认知关联的结果。总之,不同的语言结构是概念内容的不同提取与激活方式。它们原本就是我们看到的样子,没有必要仅为理论需要而特设句法操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际语用学视角下的礼貌与关系
    冉永平, 黄旭
    2020 (3):  35-45. 
    摘要 ( 1780 )   收藏
    语用学涉及从礼貌、面子等角度阐释交际互动中的人际意义、人际功能等语用问题,但对其所涉的人际关系却缺乏系统研究。本文综述了三个阶段礼貌研究所触及的人际关系问题,发现关系不仅只是人际交往中的语境因素或交际目标,而逐步成了互动交际的建构目标;然后探讨关系的概念化问题,以及关系研究中的礼貌和其它关系要素;最后,提出人际关系研究应该着眼于特定的语言文化语境,根据社会成员共建的关系要素探究互动交际中的动态关系。我们认为,礼貌研究仍然是分析人际关系的重要视角,与关系研究相互印证,互为补充。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二语语用发展研究的复杂系统建构
    李茨婷, 任伟
    2020 (3):  46-54. 
    摘要 ( 1283 )   收藏
    本文通过介绍复杂动态系统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分析二语语用研究领域近年来采用的理论解释力和透视力的缺陷,从而论述二语语用研究应该纳入复杂动态系统理论视野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基于此,文章尝试提出语用发展研究的复杂建构,勾勒未来研究图景,为二语语用学界提供了四个具体的未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十五年SSCI期刊网络多模态话语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史兴松, 徐文娟
    2020 (3):  55-66. 
    摘要 ( 1397 )   收藏
    伴随网络话语的快速发展,网络多模态话语研究近年备受国际学界关注并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本文运用内容分析和定量统计法,对2004-2018年间158篇SSCI期刊发表的网络多模态话语研究从发展现状、研究主题和研究方法三个层面进行分析总结,系统梳理了近十五年国际网络多模态话语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最后基于调研结果对国内网络多模态话语研究提出相应启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执行工作记忆在二语者隐喻句理解加工中的作用
    易保树, 倪传斌
    2020 (3):  67-79. 
    摘要 ( 926 )   收藏
    隐喻性语言理解的认知机制一直是语言学和心理学关注的焦点之一。近年来,二语者隐喻性语言理解加工的认知机制已成为热点话题。为了揭示二语者隐喻理解的认知机制和影响因素,本研究尝试通过行为实验来考察执行工作记忆的容量和抑制控制在二语者隐喻句理解加工中的作用。实验采用3(记忆容量:高、中、低)×3(抑制控制:高、中、低)×3(句子类别:无隐喻句、隐喻句和语义矛盾句)混合模式,检测二语学习者判断三类句子(无隐喻句、隐喻句和语义矛盾句)语义正确性的反应时和正确率。研究结果显示:1)二语者理解无隐喻、隐喻句和语义矛盾句的反应时和正确率差异显著;2)执行工作记忆的容量和抑制控制影响隐喻句理解的速度和正确率;3)工作记忆容量和抑制控制高度相关,共同作用于隐喻句的理解加工。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政治话语的批评隐喻分析——以特朗普演讲为例
    武建国, 龚纯, 宋玥
    2020 (3):  80-88. 
    摘要 ( 1581 )   收藏
    批评隐喻分析(Critical Metaphor Analysis,CMA)运用语用学、认知语言学和语料库的方法对话语中的隐喻进行分析,以揭示隐含在话语背后的话语群体的真实态度、意向和情感。本文以美国总统特朗普赢得大选前后的四篇演讲为例,运用批评隐喻分析的模型对其中的政治隐喻进行分析,从而揭示话语背后的真正含义。研究表明:特朗普在演讲中大量使用体育类隐喻,更倾向于将国际形势比作是竞赛,而不是战争;在政治话语中,政治家们常常借用隐喻来达到劝说和表达的目的,我们可以借助批评隐喻分析模型展开分析并揭示话语背后真正的政治意图。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翻译研究
    口译的意识形态研究——口译研究的拓展
    王斌华, 高非
    2020 (3):  89-101. 
    摘要 ( 1169 )   收藏
    近20年来,国内的口译行业经历了职业化发展过程,口译教学也经历了专业化发展过程。但同时,社会对口译的认识却愈加"工具化",即视译员为语言转换的专业工具;口译教学的专业化强调以口译技巧训练为中心,实际上也在译员群体自身强化了这种"工具化"的认识。在上述背景下,有必要厘清口译的认识论,口译不仅仅是即时的双语加工和复杂的认知处理行为,而且是人际和跨语言文化的中介协调活动,还是一种在历史和现实中往往起到重要作用的社会—文化活动。口译研究在经历了以关注认知处理过程为中心的科学化发展阶段后,对口译作为人际和跨语言文化的中介协调活动和社会—文化活动的意识形态特质关注不够。本文从口译的多维认识论入手,初步建构口译意识形态研究的框架:揭示口译与意识形态的关系;梳理口译意识形态研究的对象;探索口译意识形态研究的方法,并分析典型的研究案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语篇·非语篇·语言资源:众包翻译的过程与产物
    邵璐, 曹艺馨
    2020 (3):  102-109. 
    摘要 ( 1090 )   收藏
    众包翻译模式给传统翻译界带来冲击和挑战,重新定义了翻译环境、方式、过程,以及译者的行为和角色。本文从语篇的角度出发,指出众包翻译因其任务分割的性质,解构了传统意义上的"语篇"。众包中的语篇,不再是一致的连贯的表意整体,而是可以被不断切分,甚至到达比语素还要小的单位。因此,众包翻译的研究也不应只仅限于对结果的评述,而应该重视翻译过程中产出的各种"语篇"和"非语篇"。这些语篇碎片,可以通过不同的众包任务模式,转化为供语言服务、本地化、语言研究、主题研究等使用的语料库语言资源,促进翻译技术的多样化发展。同时,众包过程产生的语言资源还可为研究译者风格提供便利,进而对全球译者资源进行整合,发扬多语言译文的文化特色。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四十年自译研究:现状与不足
    张倩
    2020 (3):  110-119. 
    摘要 ( 2008 )   收藏
    自译现象发端于一千多年前的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而自译研究直到约40年前才逐渐兴起。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自译,认为自译值得更为广泛和深入的研究。本文旨在综述过去40年里国内外自译研究的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不足。通过文献梳理和分析,本文概要回顾了自译研究的基本问题,包括自译的定义与分类、自译的动因、自译与创作以及自译与翻译之间的关系;根据研究内容划分出自译基本问题之外的5种研究类型,分别是自译与文学史研究、专门针对某特定作家的自译研究、自译与权力关系研究、作家自译与自我身份认同研究、基于自译者亲身体验的自译研究;最后指出了现有研究中存在的4点不足,包括:基本问题研究重复较多、文本内研究匮乏、理论化程度有限以及对小众自译作家关注不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会议综述与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