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3年, 第46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23-01-20 上一期    下一期
    本期栏目: 语言研究  翻译研究  书评 
    语言研究
    超学科范式下应用语言学Q方法的创新与前瞻
    郑咏滟
    2023 (1):  2-10. 
    摘要 ( 744 )   HTML ( 49 )   PDF(pc)(1515KB) ( 579 )   收藏

    应用语言学的超学科范式转移要求思考如何创新研究方法解决核心问题, 形成具有特色的方法论体系。本文基于超学科范式, 剖解了Q方法持有的主客观一元论、复杂涌现的整体认识论和兼容并蓄的函中律逻辑, 辨析其与其他常用方法的异同以突出Q方法特色优势, 并通过实证案例梳理了Q方法的具体操作步骤和主要研究话题。文章最后前瞻Q方法的发展方向, 探讨如何在超学科范式下拓展应用语言学研究疆域。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语言原型-模型视域下英汉移就辞格标记建构对比探蹊
    成汹涌
    2023 (1):  11-22. 
    摘要 ( 431 )   收藏
    移就辞格通过创造性地运用词语搭配使其逻辑违悖情理,构式超乎常规,带标记,但在具体语境中独具匠心、恰如其分。移就不仅是语言修辞手段,更是一种最基本的认知策略。本文从语言原型-模型视角探蹊英、汉移就标记,揭示人类认知与语言所具有的内在一致性和有偏性。研究发现,一方面,人类认知客观世界的原型性决定英、汉移就辞格享有相同或相近的标记特征:(a)二语移就通过临时性改变词语搭配,致使语义搭配带标记,进而达成修辞效应的幽默化、陌生化、经济化。(b)二语移就中用得最多的转移修饰语均是形容词。(c)二语移就修饰语的移入方向均为移人于物、移物于人、移甲物于乙物。(d)二语移就具有一致的定中结构:"转移词+中心语"。另一方面,出于人类语言临摹客观世界的模型性缘故,英、汉移就辞格尚有明显差异:(a)英语移就修辞语包括形容词、分词、名词、介词短语、副词等,汉语移就修饰语以形容词为主,少许名词和副词。(b)英语形容词修饰语有时从紧靠中心词前面的位置移到数量词或类别词前面,汉语无此用法。汉语形容词修饰语有时从被修饰语前面移到被修饰语后面, 但英语移就不可。(c)英语使用介词短语作为转移修饰语比汉语更普遍。(d)英语移就常用"分词+名词"及"名词+ of +名词"构式,汉语移就则没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诊疗方案给出方式、诊疗内容与序列位置之关系的会话分析研究
    于国栋
    2023 (1):  23-33. 
    摘要 ( 532 )   HTML ( 10 )   PDF(pc)(1166KB) ( 517 )   收藏

    本研究采用会话分析研究方法, 以泌尿外科门诊录像及转写为语料, 探讨医生诊疗方案给出方式与诊疗内容及序列位置之间的内在关系。语料分析发现医生主要通过宣告、建议、给予三种行为给出诊疗方案。宣告类诊疗方案为直接解决疾患的生物医学手段, 建议类诊疗方案是解决疾患的辅助手段或生活方式干预, 而给予类诊疗方案只舒缓症状。从序列位置看, 宣告类诊疗方案往往出现在明确的诊断和诊断解释之后, 建议类诊疗方案出现在宣告类诊疗方案之后, 而给予类诊疗方案或者出现在患者无器质性疾病诊断之后, 或者出现在宣告类和/或建议类诊疗方案之后。从行为决定权来看, 宣告类诊疗方案最大程度体现医生决定患者后续行为的权力, 建议类和给予类次之。诊疗方案的给出方式与诊疗内容及序列环境之间的上述关系是医患双方共同建构和观照的一种社会规范。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现代汉语方式副词的补足语分析法商兑
    王迟, 欧阳娇
    2023 (1):  34-48. 
    摘要 ( 463 )   收藏
    既有研究参照英语副词所提出的"现代汉语方式副词基础生成于动词补足语位置",实际上源于句法结构的错误分析。所谓的句末"方式副词"其实是谓词性形容词。方式特指问句的构成以及宾语并入的限制表明,句末表示方式语义的成分不可能是副词;来自提取域限制、正反问句、主句副词以及易位结构方面的证据均支持形容词作谓语的分析方案。现代汉语中真正的方式副词只能基础生成在主谓之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普通话儿童递归性关系从句习得研究
    杨彩梅, 董昕, 赵佳伟
    2023 (1):  49-62. 
    摘要 ( 412 )   收藏
    Hauser,Chomsky和Fitch于2002年在Science上发文强调,递归是人类自然语言所共有的狭义句法,为人类所独有。从此,一语习得领域涌现出各种递归结构习得理论和实验研究,但很少涉及递归性从句。本文旨在进行递归性关系从句习得理论和实验研究。先构建了递归界定理论体系,将递归分成尾递归、内递归和混合递归,然后招募249名4-9岁普通话儿童和46名成人,对三类递归性关系从句进行 "看图-诱导对比产出"实验,得出如下结论:不同类型递归序列的习得时间明显不同,儿童7岁习得二级尾递归序列,9岁习得二级混合递归序列,至少10岁才习得二级内递归序列。本文和一些神经语言学文献的实验结果相互印证。本文还发现,生命性等语义因素会显著影响二级递归序列的习得时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翻译研究
    基于中国问题, 推动国际译学“描述/系统”范式的新发展——译介学外译理论评述与再思
    江帆
    2023 (1):  63-76. 
    摘要 ( 390 )   HTML ( 18 )   PDF(pc)(1294KB) ( 554 )   收藏

    谢天振教授的译介学外译理论作为译介学研究的后期成果, 在翻译学界尚未得到充分的评述和利用。本文首先详细回顾了译介学外译理论的酝酿、建构以及与译介学整体框架相融合的过程, 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了学术定义。其次, 通过对译介学研究进行范式谱系溯源, 并综述其所属的国际译学"描述/系统"范式此前对于各国"译出问题"的探讨, 凸显和阐明了译介学外译理论对于国际译学相应领域的推动和拓展。在此基础上, 我们对译介学外译理论的学术贡献、适用范围与路径, 以及需要厘清的问题和未来提升空间等方面进行了总结与再思, 以期翻译研究界能更为恰切、准确地认识和运用这一理论资源。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家翻译学的建构理据
    任东升,高玉霞
    2023 (1):  77-85. 
    摘要 ( 402 )   HTML ( 6 )   PDF(pc)(1272KB) ( 187 )   收藏

    国家翻译研究不断深化拓展, 已涵括国家翻译实践、国家翻译能力、国家翻译制度等核心议题, 关涉国家翻译功用引发的国家相关议题, 使其成为新的研究领域, 且研究论题有横向拓展和纵向深化之势。在此研究背景下, 中国学者提出建构以国家翻译为研究对象的新学科——国家翻译学。从概念界定和理论探索走向学科体系建构的常态机制, 首先需要论证学科建构的理据。本文对国家翻译学建构的学理基础加以剖析, 发现以国家翻译及其相关要素为主要研究对象建构国家翻译学具有客观必然性、现实必要性和逻辑合理性。建构国家翻译学是可以做, 且应该做、必须做的重要课题。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翻译研究的新描写主义途径: 问题与方法
    桑仲刚
    2023 (1):  86-95. 
    摘要 ( 440 )   HTML ( 15 )   PDF(pc)(1224KB) ( 514 )   收藏

    自20世纪末以来, 旨在重构翻译规范的描写翻译研究成了翻译学研究的重要途径。然而由于"翻译规范"与翻译操作行动之间的距离太大, 研究中需诉诸主观解释和经验判断, 从而使得这种自然实证主义研究走向了折衷主义困境。同时, 描写翻译研究本应是一个"从不知到知"的探究性过程, 但基于已有理论框架解释所收集的实证数据, 又使其陷入了"不需要又离不开理论"的困境。新描写主义主张诉诸科学性、学理性观察工具的"精致描写", 倡导摒弃质性描写和为迁就理论而证明其正确的"循环性"描写。据此, 可构建以探究翻译问题和以证伪、修订现有理论为目的的描写翻译研究新途径。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翻译家精神:内涵分析与潜在价值
    冯全功
    2023 (1):  96-103. 
    摘要 ( 654 )   收藏
    翻译家精神指古往今来优秀翻译家身上展现出或从这些翻译家身上归纳出的有关为人、为学与为译等方面的特质,典型的特质包括求真精神、务实精神、奉献精神、爱国精神、进取精神、合作精神、谦逊之心、求美之心等。把翻译家精神作为术语引入翻译研究具有多重价值,有利于丰富翻译理论话语体系,区分相关译学概念(如翻译精神),引发相关研究话题,提升翻译质量,塑造译者形象,建构良好的翻译生态环境。鉴于翻译家精神兼有伦理性质,具有较强的育人作用,还可以把其植入翻译课程思政建设以及整个翻译教育体系中。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取今复古”到“双维翻译”——鲁迅《域外小说集》现代性建构路径
    彭勇穗
    2023 (1):  104-116. 
    摘要 ( 659 )   收藏
    针对《域外小说集》用古字译现代主义作品的思想动因和译学本质,本文旨在阐明鲁迅"取今复古,别立新宗"的思想。文章揭示小说集生产内含"取今复古"的操作,论述"取今复古"蕴含的现代性精神,从而提出:1)鲁迅的译本生产指导思想重掘古代朴学,融入西方现代(主义)哲学,形成译学求真思想并赋予译作本土批判寓意;2)其译文表达既用"温和直译"再现原作语义,又用古字"转喻"古民朴野精神,叠合横向跨文化转换(传统翻译)和纵向跨时代转介(转喻式翻译),二者合成"双维翻译"特殊范式。鲁迅借此"翕合"跨文化跨时代资源,应对本土时代挑战,体现现代性精神。把握"取今复古""双维翻译",有助摆脱对该译独特语言现象的误解。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