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3年, 第46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23-07-20 上一期    下一期
    本期栏目: 语言研究  翻译研究 
    语言研究
    人类语言进行体表达式的类型及其时空性差异
    何清强
    2023 (4):  2-16. 
    摘要 ( 333 )   HTML ( 31 )   PDF(pc)(6935KB) ( 283 )   收藏

    本文基于72种语言样本,分析了人类语言进行体表达式的类型及其时空性差异。从是否涉及核心动词自身的形态变化、标记的性质以及与方所义或方所成分的关联度等因素来看,人类语言进行体的各种表达式形成一个以空间概念表达时间概念的显著程度的连续统,也就是人类语言进行体表达式时空性显著程度的连续统。研究也发现人类语言进行体表达式的一些蕴含共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扩展意义单位再审视
    刘运锋
    2023 (4):  17-26. 
    摘要 ( 246 )   HTML ( 42 )   PDF(pc)(5443KB) ( 141 )   收藏

    扩展意义单位是语料库语言学重要的理论和分析术语。但实践中,节点被预设为固定不变,而且未对语法词进行语义分析,这限制了扩展意义单位研究视野,有必要对其再审视。利用COCA语料库,围绕某个节点,依次进行词语、语法、语义等扩展描写;然后采用互搭配分析,变换节点和搭配词观察角度,对扩展意义单位进行再扩展分析;最后描写局部语法型式,探讨研究应用。结果显示,意义单位的多层面共选是整体连动的,节点在共选要素影响下存在变异形式,同一位置上的词语分析同时呈现多种关系。研究结果对短语词典编纂和意义单位自动处理有应用价值。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非空间性“大+N”结构的语义组合机制研究
    李强
    2023 (4):  27-42. 
    摘要 ( 196 )   HTML ( 4 )   PDF(pc)(8755KB) ( 125 )   收藏

    本文讨论非空间性“大+N”结构中“大”与名词在组构过程中的语义问题。在“大”与名词的组合中分别抽绎出名词的语义类型和“大”的语义特征,前者细分为时间、天气、地位、特征和亲属等类型,后者表现为程度、规模、突显、强调、重要和排行等特征。“大+N”结构中的名词具有程度性、特征性和规模性特点,表现出强弱不同的描述性语义特征。从语义组合过程看,“大+N”结构的意义生成涉及纯粹类型选择、强迫利用和强迫引入三种语义机制。此外,文章还从程度量级的角度解释了“大”和“小”在修饰名词时表现出的使用不对称现象。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二语学习者英语单数通性代词的选择:一项混合研究
    乐明, 陈虹, 张翼
    2023 (4):  43-55. 
    摘要 ( 237 )   收藏
    代词选择牵涉性别歧视这一敏感的社会问题。前人研究在中国二语学习者(简称中国学习者)是否习得了英语性别中立的单数通性代词singular THEY上存在分歧。我们通过心理学行为实验和口语语料库分析互证的混合研究范式,发现中国大学生仅少数采用了性别中立的单数通性代词形式,大多数仍表现出性别偏见。他们的选择受到社会性别和先行语限定类型这两个已知因素的影响,反映出学习者性别平等意识较弱、正确形式输入不够、二语代词加工能力不足等方面的问题。在教学中增加singular THEY的输入,可以促进中国学习者在英语口语中使用无性别偏见的通性代词,充分反映性别平等的社会进步立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语用学研究的神经科学进路——神经语用学研究
    马廷辉
    2023 (4):  56-67. 
    摘要 ( 344 )   收藏
    语用现象的神经机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此背景下,神经语用学应运而生,渐渐成为相对独立的领域。本文通过对神经语用学学理基础的论述和发展脉络的梳理指出,神经语用学从语用障碍研究中萌芽,在语用理论框架下成形,于具身认知科学中发展。神经语用学在激活脑区定位和神经计时这两个主要研究视角下探讨语用障碍和正常语用现象的神经现实性,探索人脑结构和语言认知功能的复杂联系,以此揭示语言使用以及交际行为背后的神经根源。基于研究现状分析,文章指出神经语用学呈现出从研究语用现象到探究交际过程、从单脑神经激活到人际神经同步的发展趋势,并集中探讨了未来研究有待厘清的问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社会心理语言学视域下言者个体与群体身份的编码和解码
    陈文均, 胡砚冰, 蒋晓鸣
    2023 (4):  68-81. 
    摘要 ( 394 )   收藏
    言语交流中,听者如何快速有效地感知言者的身份和个性是社会心理语言学的重要问题。关注言者间身份变异解码的传统研究发现听者区分言者间身份的正确率受听者音系知识及言者基频和声道长度的影响。新近研究发现,言者会因交际意图变化而调整发声策略(语言结构、语言风格和发声生理基础),听者能通过适应言者内部的变异进而识别言者身份。本文回顾了音系规则对身份编码的特殊制约,梳理底层声学参数如何表征言者间及内部身份变异进而影响言者身份感知;在引入内/外群体概念后,进一步探讨言者在群体身份渗透意图下会采用不同发声策略这一现象如何支持交际调节理论。基于以上提出言语互动场景下的言者身份编码及解码模型,并展望三个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翻译研究
    视译过程中的模态整合效应:来自时空隐喻的心理证据
    郭亚玲,朱琳
    2023 (4):  82-90. 
    摘要 ( 195 )   HTML ( 11 )   PDF(pc)(5012KB) ( 79 )   收藏

    该研究采用启动范式,通过考察语言和视觉输入对译者时间偏好的影响,探索视译的模态加工机制。刺激任务是英语虚拟运动句加左右视觉引导,目标任务是将时间句由英语译为汉语(其中的模糊词可译为“提前”或“推迟”)。结果显示:在虚拟运动句刺激下,将模糊词译为“推迟”的比例有所上升;在虚拟运动与左向视觉引导的共同作用下,将模糊词译为“提前”的比例稍有增加;在虚拟运动与右向视觉引导的共同作用下,将模糊词译为“推迟”的比例显著上升。结果表明:1)语言、视觉加工均影响译文时间意义建构;2)视译过程中存在模态整合效应,视觉模态激活的空间具身体验影响译者的时间感知,引起声音模态的时间视角的变化。视觉和语言的整合对视译具有干扰作用。受经验影响,左利手受左向、右向双向视觉干扰,右利手易受右向视觉干扰。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电影翻译通史:内涵、方法与意义
    金海娜
    2023 (4):  91-99. 
    摘要 ( 360 )   HTML ( 11 )   PDF(pc)(5298KB) ( 122 )   收藏

    中国电影翻译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活动,几乎伴随着中国电影发展的全过程,是中国电影事业发展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对这一话题的探讨尚存在很大的拓展空间。本文以2020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电影翻译通史”为例,讨论中国电影翻译历史的研究视角、内容、方法和意义,认为其本质上是一种跨学科研究,需要融会翻译学、电影学、传播学、历史学等领域的理论知识,采用综合性的研究方法,建立起集外国电影汉译史、中国电影外译史、民族语译制史和无障碍电影翻译史于一体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电影翻译历史研究的理论框架和方法论体系。本研究可以为电影翻译的学科发展提供史学基础,拓展翻译史与电影史的研究领域,并为翻译学和电影学的学科建设培育新的增长点。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智媒化译介论
    陈钰
    2023 (4):  100-107. 
    摘要 ( 197 )   收藏
    近年来,基于大数据、移动互联、虚拟现实、人机交互等技术的智能化媒体传播逐渐成为新型传播方式,为翻译传播带来新命题与新挑战。人工智能赋能翻译技术,契合数字中国建设和智能化时代对传统翻译的改造与重塑,也契合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和国家"十四五"创新技术重要举措,发展潜能巨大。本研究拟从智媒化这一趋势入手,紧贴目标语受众需求,融合译语文字、图像、视听等多维媒介分析,描述语言信息智媒化传播,提出译介与智媒融合及智媒化译介机制等构想,探索多维度多模态立体化译介模式,为全球化浪潮中的新兴媒体化改革以及中国文学外译转型升级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澄清与辨析:关于生态翻译学的中观研究
    黄瑞, 王园
    2023 (4):  108-118. 
    摘要 ( 411 )   收藏
    中国本土研发的生态翻译学二十多年来既受到了译界学者广泛的肯定和褒扬,也经历了相关人士的异议和商榷,这些都是十分正常的和有益于发展的;然而,其间也出现了因误解关键概念而曲解生态翻译学内涵的情形。本文拟通过阐释生态翻译学中观研究的重要理念,回应王剑的质疑文章,澄清其误解,辨析其误读,吸收其合理观点,相信会有利于生态翻译学理念的厘清,促进该中国原创翻译理论体系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职业化时代背景下的口译“相关知识”研究——基于职业口译员的译后访谈数据
    李澜, 柴明颎
    2023 (4):  119-128. 
    摘要 ( 193 )   收藏
    知识是口译能力的重要组成,但目前仍未被清楚描述,特别是"相关知识",即与具体口译任务直接相关的专项知识。本研究邀请了8名职业译员首先完成两组口译任务,其次进行半结构式访谈,探讨了口译"相关知识"的需求内容、目的、范围和专业程度。研究发现,译员需要通过源语和/或目标语了解特定专业领域的词汇和概念,最终目的都是获取专业地道的、有逻辑的目标语表达;相关知识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某一特定领域,知识需求的专业程度也可能存在差异,但决定因素都是PPT、讲稿、议程等会议资料。因此,口译相关知识并不完全等同于专业知识,它的主要构成是对特定专业领域和可能的其他领域知识有逻辑的表达,以及用于预判知识需求内容和范围的信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